社交媒体分享
搜索

观山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观山湖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2018-01-30

各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中心,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区各直属事业单位,各派驻机构:

为切实加强全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管督促,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决定成立观山湖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观山湖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汤 辉(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

副组长:邱 斌(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成 员:赵砚飞(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杨东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吴兴科(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朱明建(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罗朝明(区教育局局长)

宋 毅(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曹 洋(区生态文明建设局局长)

耿立波(区民政局局长)

黄卫民(区督办督查局负责人)

江 康(区财政局局长)

吴雁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张 磊(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陈学君(区农业水务局负责人)

王 京(区商务局局长)

成丽娟(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

李纯梅(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彭 峰(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郑 胥(区统计局局长)

蔡 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天龙(区大数据发展局局长)

刘启信(区国土分局局长)

马 丽(区规划分局局长)

姚春珍(区国税分局局长)

周 薏(区地税分局局长)

许 进(区公安交通管理分局局长)

刘景文(区法制办主任)

邱运慧(区金融办主任)

倪成名(区机关事务中心主任)

刘小伟(区产业园区办副主任<主持工作>)

张坤胜(区发展和改革局节能减排监察大队大队长)

石 磊(朱昌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习禹(金华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 斌(百花湖镇人民政府镇长)

王 凯(金源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刘 本(金岭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申飞勇(金麦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尹明珠(碧海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苏 琳(世纪城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朱应川(金华园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杨荣清(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姚 勇(逸景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李庆斌(会展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谢伟伟(观山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赵昌禄(贵阳金阳供电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主任由朱明建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区发改局、工信局、生态局、财政局、住建局、交通局、农水局、商务局、文广局、城管局、统计局、市场监管局、机关事务中心和金阳供电局各一名分管领导兼任。

二、工作职责

(一)区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部署和指导、督促、检查

我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我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协调工作,研究提出全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战略,制定政策措施,指导、督促执行情况,协调各部门、各镇(社区)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承办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关的会议和重要活动;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各有关部门职责

区委宣传部:负责指导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工作,以节能降碳为重点,根据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曝光资源浪费行为,倡导节约型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使节能降碳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区发展和改革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综合协调全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负责指导区低碳城市、社区、产业园区试点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负责权限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以及节能监察工作。负责提供气象资料。

区教育局:负责教育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节能降碳纳入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在全区教育系统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宣传日主题教育活动,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推动节能型示范学校建设活动,在各类学校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发挥政府行政的科技指导和科技服务职能,促进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低碳技术的转化应用;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鼓励低碳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低碳技术,建立和推行低碳新机制,积极引导企业申请上级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推广企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实施节能技改。

区生态文明建设局:负责全区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组织企业制定节能降耗工作计划,研究实施各项节能措施,抓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二氧化碳排放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和典型示范;管理和监管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及时掌握重点用能企业碳排放动态,在工业领域推行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制定污染减排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标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大力推广应用循环经济型污染治理技术和项目,积极申请上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污染减排项目;抓好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负责全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监督管理工作;牵头负责全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负责抓好生态工程建设,加快造林绿化步伐,遏制生态退化,完成新增造林和森林抚育任务,增加森林碳汇,提高森林吸碳固碳能力;加强对全区现有林地的管护,科学配置林种,优化造林模式,提高造林质量。

区财政局:负责统筹各级各类温室气体排放专项资金,加大对应对气候专项工作支持力度,支持全区节能降碳项目。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配合做好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大对建筑行业施工环节的节能监管力度,不断提高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和施工执行率;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进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实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交通运输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好营运汽车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推动营运汽车节油工作;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速淘汰黄标车和高耗能老旧汽车,鼓励使用清洁燃料和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交通工具,推动国家标准的实施;引导低碳绿色出行。

区农业水务局:负责农业、水利系统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农村地区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村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普及农业耕作、农副产品加工等节能技术和节能方法,推广节能经验;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小康住宅建设中积极推广使用节能材料,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掌握农业、农村能源利用情况的监测和管理,抓好节约用水管理;加大水资源开发建设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

区商务局:负责商务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在运营过程中的节能降碳工作,推动监管行业的节能降碳和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配合指导推广节能产品的使用。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全区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节能型示范医院建设活动,在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节能改造,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实行医疗垃圾、废水无害化处理,加强辐射安全管理。

区统计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能源统计核算体系,做好能源数据收集和报送工作;并定期公布上级反馈指标数据;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配合市质监局制定单位产品能耗地方标准、低碳产品标识和认证标准和开展节能降碳产品、低碳产品认证工作。实施节能降碳产(商)品的监督检验,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管理,推行法定节能降碳国家计量制度;对重点用能单位计量器具的配备与使用、计量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开展定期审查;配合市质监局加强资源能源利用鉴定检测体系建设,增强检测机构的技术保障能力。

区国税分局、地税分局:严格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优惠政策。

区法制办:负责加快推进全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配套规范性文件的合法审查。

区机关事务中心:负责政府机构(包括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节能降碳工作;组织编制政府机构节能工作指导意见、工作规划、规章制度;开展政府机构节能培训与考核,负责政府机构节约水、电、油、办公材料等的监督管理;重点抓好政府建筑物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用车节能,加强高效节能办公等节能管理工作;强化各公共机构节能日常管理,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切实提高工作人员节能意识,带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对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

贵阳金阳供电局:加强电力需求管理,引导企业和城乡居民合理规范有序用电,建立健全节约用电长效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节约用电工作,提高电力运行效率;加强节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抓好城乡和工业园区电网改造,整合线路资源,减少电能无功消耗。

其他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辖区或行业(领域)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专人联系制度。各成员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二)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日常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信息报送制度。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实行季报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在每季度第1个月10日前将上一季度应对气候变化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措施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1月30日

相关园区政策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